垃圾分類勢在必行,政策推動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全面開啟
欄目:行業動態
發布時間:2022-05-20
垃圾分類勢在必行,政策推動行業熱度快速提升,通知提出自 2019 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垃圾分類政策的推行使餐廚垃圾產業鏈市場熱度快速提升。
餐廚垃圾回收最主要的措施是實現干濕垃圾分離,即將一般生活垃圾與餐廚垃圾分開收集、運輸和處理,此政策的推行使餐廚垃圾產業鏈市場熱度快速提升。在住建部2012年底發布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中,餐廚垃圾概念明確為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總稱。餐飲垃圾指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的果蔬、肉食、油脂、面點等的加工過程廢棄物。餐飲垃圾以餐后垃圾為主(飯后食物殘余),具有產生量大、來源多、分布廣的特點。廚余垃圾指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廚余垃圾以餐前垃圾為主,油脂含量上略不及餐飲垃圾。由于餐廚垃圾具有顯著的危害和資源二重性特點,對其集中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存在必要性與經濟性?;诓蛷N垃圾自身的特點,含水率高、可達80%-95%,高油脂、高鹽分含量;內含有機物豐富;存在有病原菌、病原微生物;易腐爛、變質、發臭、滋生蚊蟲。垃圾分類這一概念早在2010年發改委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試點工作的通知》時就已經被提出,我國大部分城市垃圾桶均已實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分別收集,但經歷幾年的發展,垃圾分類在我國卻并未得到很好的貫徹和落實,其癥結在于后端的混運和統一處理。居民看到分類后的垃圾被裝到同一個垃圾車回收并集中處理,逐漸失去了分類的動力,混合運輸和處理成為制約我國垃圾分類政策推進的主要因素。6月6日,住建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我們認為,與以往垃圾分類政策不同,這次政策提出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建立才是真正解決了混合運輸混合處理的問題,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垃圾分類政策的順利推行。1.餐廚垃圾處置不當會引發地溝油、豬瘟等多種衛生和健康問題,是亟待規范整治的領域,垃圾分類后對于餐廚垃圾的獨立處置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這些問題發生的概率;2.由于資源是有限的,我們需要做到垃圾減量化以保護環境,同時增加能夠再回收利用的部分,替代一部分洋垃圾進口。目前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都比較完善,我國的垃圾分類進程也亟待推進;3.垃圾分類并非是純政府付費類項目,其商業模式是可以實現居民付費的。在西方國家,居民每月給市政管理部門交固定的垃圾處理費,再由市政管理部門與廢棄物處理企業簽訂合同,日韓等國家也都對垃圾根據體積和重量的不同進行收費。目前我國在上海的試點是通過未分類進行罰款來促進政策推行,預計未來向居民收取更合理的垃圾處理費用是最為有效的商業模式。